在贵安新区黔中大道旁,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的大门上,“高起点规划和建设,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” 的金色大字格外醒目。作为贵安新区投用的数据中心,这座从 “青青田野” 崛起的 “科技数谷”,历经九年蝶变,已成为集通算、智算、超算于一体的大型绿色数据枢纽,用 “绿色算力” 书写着数字经济的贵州篇章。
一、绿色基因:重新定义数据中心 “低碳标准”
走进园区,未见传统数据中心的轰鸣热浪,取而代之的是掩映在绿植中的白色建筑。“我们采用全模块化设计和..液冷技术,PUE(电源使用效率)低至 1.25,低于平均水平 30%。” 工作人员宋通波指着机房内几乎静音的服务器阵列介绍,园区依托贵州丰富的水电、风电、光伏等清洁能源,实现 绿电供应,年碳排放量较传统数据中心减少 40 万吨,相当于种植 2200 万棵冷杉。 这种 “绿色算力” 的背后,是全链条的低碳创新:屋顶光伏板年发电量超 500 万千瓦时,直接供给部分算力设备;智能巡检系统通过 AI 算法动态调节制冷能耗,将服务器故障率降低 60%;雨水回收系统满足园区 80% 的绿化用水需求。2023 年,贵州信息园获评 “国家绿色数据中心”,通过 “碳中和” 的数据中心集群。
二、算力矩阵:从 “单一存储” 到 “三位一体” 算力高地
九年时间,机架规模较 2014 年增长 11 倍,上电服务器数量激增 700 倍,形成 50PFlops 通算、30PFlops 智算、20PFlops 超算的 “三位一体” 算力体系。作为天翼云南方核心节点,园区与 20 余个重点城市实现网络直达,出省带宽达 12T,构建起 “省内 5ms、粤港澳 10ms、长三角 20ms” 的超低时延圈,成为支撑 “东数西渲”“东数西训” 的核心枢纽。 在 AI 算力机房,1000 张高性能 GPU 组成的智算集群正在为华为盘古大模型、腾讯医疗 AI 提供训练支持。“我们为教育部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’搭建专属算力池,覆盖全省 4700 所学校,让山区孩子同步享受北京课程。” 中国电信贵州公司总经理马杉点开监控大屏,实时跳动的算力曲线显示,园区每天处理超 10 亿次教育资源调用、50 万次医疗影像分析,成为数字民生的 “隐形基石”。三、多元赋能:算力驱动千行百业 “数字蝶变”在贵州磷化集团的智能工厂,5G+AI 巡检系统正通过园区算力实时分析生产数据,将设备故障预警时间缩短至 30 秒;在省人民医院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,基于园区超算的疫情传播模型,曾为防控提供关键预测;更令人瞩目的是,这里支撑着 1/3 的 “东数西渲” 业务,《长津湖》《流浪地球 2》等大片的渲染均在此完成,单帧 800GB 数据处理效率提升 40%。 作为 “数据要素市场化” 的试验田,园区自主研发的 “息壤” 算力调度平台已接入 42 家服务商,累计完成算力交易超 80 亿元。“我们为云上贵州政务云提供 99.999% 的可靠性保障,支撑全省 2000 余项政务服务‘一网通办’,年节省纸质材料超 5000 吨。” 马杉展示的政务云监控界面上,社保、户籍等高频业务的响应时延稳定在 20ms 以内,真正实现 “数据多跑路,群众少跑腿”。
四、未来蓝图:绘制 “东数西算” 升级版路线图
站在在建的 3 栋数据机楼前,塔吊林立的施工现场预示着新的跨越:2025 年,园区算力规模将突破 150PFlops,智算占比提升至 70%,成为国产化智算集群之一。“我们正加快建设长三角、大湾区直达电路,将时延再降低 15%,同时布局量子通信试验网,为未来算力网络留足升级空间。” 马杉透露,园区还将打造 “数据 靶场”,构建覆盖数据采集、传输、应用的全链条防护体系,护航国家数据 战略。 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殷切嘱托,到如今 “中国数谷” 的核心支点,贵州信息园的蜕变正是贵州大数据产业十年深耕的缩影。这里不仅是服务器的集聚区,更是绿色算力的策源地、数字创新的试验田 —— 当西部的清洁能源与东部的数据需求在此共振,当算力 “引擎” 驱动着千行百业的转型升级,贵安正用 “绿色 + 智能” 的双重优势,为 “东数西算” 工程书写着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。
结语:算力时代的绿色答卷
在 “双碳” 目标与数字经济的交汇点上,贵安..型绿色数据中心给出了独特的解题思路:以绿色能源为笔,以算力网络为墨,在黔贵大地绘制出数字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共生图景。这里的每一台服务器、每一行代码,都在证明:算力发展与低碳转型并非单选题,而是可以相互赋能的 。当贵安的绿色算力持续输送数字动能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数据中心的崛起,更是西部省份在新质生产力赛道上的破局之道。
Copyright © 2021 贵州机房-贵州IDC-贵州数据中心-贵州服务器租用-贵州服务器托管-南数网络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1003817号-1